教育时讯当前位置:首 页 | 新闻资讯 | 教育时讯
在共建中共赢
发布日期:2018-05-30    浏览次数:917次     字体大小:【大】【中】【小】

  由于机制和体制等诸方面的原因,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长期处于无合作、浅合作甚至假合作的状态。学校和企业各敲各的鼓、各跳各的舞,以致职校毕业生无奈走向市场,企业招工也首选市场,助推了社会培训机构和人力资源公司的发展。

  有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尽管有合作,但是合作的范围窄、层次浅。首先表现为功利的目的和离散的状态。学校和企业像两条并行的钢轨,只有彼此需要时才出现短暂的交叉。比如在学生需要实习,毕业生需要安置,或者主管部门考核校企合作时学校才对企业“热”起来。同样,很多企业只有在用工旺季才想起职业学校。其次表现为形式的规范与内容的空泛。浅层的校企合作很多时候表现为会上的合作、纸上的合作、墙上的合作,常常开个会议、签个协议、拍个照片、发个新闻,至于协议的执行则无人问津。还有的校企合作是假合作,即学校或企业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估或套取资金,签了无中生有的协议。除了这些“两张皮”式的校企合作,即使是真实的校企合作,由于合作的项目内容、时间节点、运作方式、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对接障碍,导致重复投资、资源浪费、设备闲置、高耗低效等许多问题。

  国办《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》和教育部等六部门《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》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明晰了路径。怎样发挥学校和企业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中的“双主体”作用?不仅理念和意识要相向而趋,方法和措施也要相向而驰。

  要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,必须科学系统地设计。校企合作规划既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愿望,也不是企业单方面的设想。谁来规划、规划什么以及怎么规划本身也需要规划。有的地区搭建了政校企大数据平台,政府的目标、企业的诉求和学校的现状得到智慧呈现,使学校的改革更有针对性,企业的用工更有方向性。校企合作规划既要大处着眼,如专业设置、人才规格和培养方案制订等,也要小处着眼,即关注校企对接的微观战术合作,如实训室布置如何更具企业情境,“双师型”教师如何凸显师傅作用,工学交替如何兼顾企业需求与教学计划要求等。一份好的规划不仅要顶天,即合乎政府、市场、法律、道义的要求,还要立地,即顺乎企业、学校、学生、家长的要求。只有规划站得高,合作才行得远;只有规划瞄得准,合作才行得畅。

  怎样使《意见》和《办法》落地并产生实效,需要政府有作为,学校有担当,企业有情怀。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既是地方政府的目标指向也是动力源泉,实践证明产教融合的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是正相关的。客观上讲,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,与生产、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、最新技术、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。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,与生产、服务一线最新生产设备相比总有距离。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强调“双师型”,与生产、服务一线技术专家、操作能手相比总有距离。这些距离只有靠“校企合作”才能弥补。职业学校不能总是从政府投入不够、政策法规滞后、体制机制不健全、企业动力不足等方面抱怨外因,要从如何满足企业需求的角度主动转变观念、调整姿态、重塑接口,在解决企业困难、帮助企业提高利润的同时实现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的双提升。虽然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利益最大化,但是企业也有兴办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,而且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建设与管理,有益于企业的提挡升级和可持续发展。只有政府、企业、学校、行业、社会主动作为、协同推进,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才能水到渠成。

  职业学校除了要有学校的样子,还要有企业的样子。《办法》明确了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7种形式的合作,搭建了产教深度融合、校企全面合作的立交桥。合作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,合作内容不追求面面俱到,宜点则点,宜面则面。

  校企合作共建是基础,共赢是目标。校企合作不是独角戏而是双人舞,合则双赢,分则同失。校企合作框架下,每位师生都能在合作的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都能在合作的共同体上找到自己的发力点、生长点和发展点。同样,企业和学校也会因合作而取长补短共建共赢。

  (作者系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校长、书记)

  《中国教育报》2018年05月29日第9版 版名:职教周刊

编辑:新闻宣传处

郑州电子科技中等专业学校     河南中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    百度    
电话:0371-60109636 60109637    E_mail:zzlgxy01@126.com    豫ICP备08006433号-1    本院法律顾问:河南泓洋律师事务所     李涛律师
地址:郑州管城区西大街138号    邮编:450002    郑州理工专修学院 版权所有
郑重声明X
经广大学员举报 www.zzlgzxxy.com 此网站冒充我院官方网站,完全恶意复制我校官网内容。经调查服务器设在境外,此网站跟我学院无任何关系。请各位学员注意甄别,切勿上当受骗。

此网站已严重侵害我院的合法权益和学院声誉。对此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。热烈欢迎广大学员进行举报。
举报电话:0371-60109636 查看详细